「內臟脂肪」可以說是近二十年來漸受關注的健康指標,1987年,日本松澤知授率先主張「腹部脂肪是最大的危險因數」,小腹突出的內臟脂肪健康風險受到醫界的肯定;一般民眾也漸漸關心「小腹突出」不僅破壞健康,更是將身體推入疾病深潚。

降低內臟脂肪 預防心肌梗塞

看「內臟脂肪」的字義,會誤認內臟脂肪是指囤積在內臟的脂肪;事實上,內臟脂肪不會隨便囤積在器官內,而是堆積在腸繫膜的薄膜之間。內臟脂肪是體脂肪中堆積積在身體腹腔內臟的脂肪,是充滿脂肪細胞的組織。當飢餓的時候它會提供能量消耗的來源,大部分的體積是在腹部,另一部分會在肝臟的組織,它的組成為中性脂肪,又稱為白色脂肪,當天氣變冷,或是熱量缺乏,就會啟動燃燒的機制,這時候原本肥大的脂肪細胞就會縮小,但是真正肥胖的人,它的脂肪細胞往往已經撐到一個限度,並且持續的分化,也就是脂肪細胞不僅變大而且還變多,大量的脂肪累積,會造成更多的游離脂肪酸進入血液,血液充滿了脂肪酸與膽固醇漸漸就會沉澱,另外因為血液凝滯度的增加,氧化壓力就會提高增加了動脈硬化的風險,進而演變成心肌梗塞、中風等一系列的心臟疾病就會漸漸的找上來。

1381224430-2741507576  

有內臟脂肪型肥胖的人,糖尿病的發病率是一般人的7~9倍,心肌梗塞、中風的致死率更高達3倍要降低內臟脂肪,必須注意以下日常保健:

正確的運動是不二法門

而運動的關鍵不在激烈程度,而在於能否真正燃燒脂肪。目前已有燃脂心率錶,能檢視消耗的卡路里等運動狀態,並協助個人在最適當燃脂區運動,而且是以簡單的健走方式進行,不需過度疲憊,而達到運動消耗內臟脂肪的效果。例如有氧運動:根據美國《預防醫學》(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維持每周3次、每次45分鐘的加強心肺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可消除20%的內臟脂肪,或是通過肌肉訓練能消耗掉內臟脂肪,這樣做也可以增加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使肌肉細胞有活力。

1381224430-2741507576  

控制熱量的攝入

第一限制是澱粉,沒錯就是澱粉不是脂肪,亞洲人肥胖的原因,往往肇因於澱粉攝取過多,因為精緻的蛋糕、點心,體積小,但是熱量卻大得嚇人,反倒是油質,因為具有飽足感,而且我們的飲食文化不像西方多是油炸的烹調,所以澱粉的攝取是必要的控制因素

第二就是限制油脂的攝取,因為油脂的攝入會直接游離進入血液中,供給熱量,此外因為油脂的結構多有不飽和鏈,在高溫烹調下容易造成斷裂,釋出萬病之源「自由基」,那造成的問題就不是肥胖這麼簡單了,癌症、慢性病都跟「自由基」脫不了關係

第三,選擇精緻蛋白質,優質蛋白質,適量的補充胺基酸,對於提升基礎代謝率是有幫助的,蛋白質的來源有很多,豬、牛、雞、魚、大豆等等,如果是要減重,第一首選就是魚的蛋白質了,因為除了有必需胺基酸外,油脂中有豐富的必須脂肪酸,可以協助體內的脂肪代謝還可以抗發炎,真是好處多多,另外,在生化代謝途徑上,胺基酸是不會轉換成油脂的,所以可以真正的避免油脂上身又可以提高代謝率,那就要好好的利用胺基酸

第四,攝取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排泄順暢,並吸收有害物質和膽固醇,重點是不想讓內臟脂肪堆積,可以多吃膳食纖維,包括燕麥、綠豆、蕃茄、葡萄柚等。每天吃五色蔬菜:每天維持五蔬果,最好加熱後食用,可提高代謝,並燃燒內臟脂肪。

降低內臟脂肪 預防心肌梗塞

th (4)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更會加速內臟脂肪囤積,因為攝取過多高熱量飲食等不規則的飲食習慣,長期維持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內臟脂肪存量就會突飛猛進。加上現代人的工作漸漸不需要用體力,整天都坐在電腦前面,也是個大問題。工作不用運動,日常生活中也懶得運動,當然不能燃燒多少脂肪,種種不正確習慣,造成了內臟脂肪囤積。內臟脂肪雖然是危險的脂肪,幸好具有容易甩掉的特性,能在代謝階段就杜絕病症的發展,避免慢性病、動脈硬化,甚至致命性疾病發生。因此平時更應該做好日常保健動作,避免內臟脂肪上身。

 

 

 

 

 

 

 

arrow
arrow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