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8198440_c81eb81f72  

益生菌。這個名字實在是取得很好,聽起來就非常的有益健康。而我們也經常都可以聽到許多關於益生菌的好處。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什麼是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s),源於希臘語"for life"1965年,Lilly and Stillwell給益生菌的定義:「任何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增加宿主健康效益的活的微生物」。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目前給予益生菌的定義。

人體有無數的寄居者(微生物) 人體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的數量約為人體細胞數量的十倍之多。這麼龐大的群體。當然對人們的健康有其影響性,細菌需要我們提供原料讓他們生存,而我們也需要細菌幫忙。一來幫忙製造某些必要的維他命,像是維他命K,或是抵抗外侮。我們身上的細菌像是地頭蛇,平常佔據著地盤。當然我們必須繳點保護費給他們(提供營養),但是他們也會讓我們不受外來細菌的侵犯。而身上菌落的平衡是動態的,隨著身體變化,彼此的勢力也會消長。我們身上的細菌有幫助我們的,也有整天惹事生非的。而益生菌雖然是細菌,但是也會提出相對的保護。

益生菌是怎麼被發現的?

其實人類吃益生菌,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最早的來源就是酸奶(優酪乳)。其中所含有的乳酸菌就是益生菌。不過當時當然是沒想這麼多,大概只是發現這樣可以延長保存期限,並且還不錯喝而已。直到20世紀初,俄國科學家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在研究保加利亞人為何長壽者較多的現象時,發現這些長壽者都愛喝酸奶,而發酵後的乳類中所含的乳酸菌對人體的健康具有益處,他們會分泌乳酸去降低腸胃道的pH值,進而阻止一些壞菌的生長,而對人類有幫助。益生菌就這麼的開始了他的大事業。

 th (1)  

一個嬰兒剛出生時,身上是無菌的。一丁點細菌都沒有。自然產的孩子經過產道時,產道中的自然菌叢就會附著上去,開始在這個胎兒身上建立殖民地。往後一年嬰兒身上的菌叢會不斷改變,約莫在一歲時建立起自己的正常菌叢。在這一段時間裡,身上的好菌跟壞菌會開始搶地盤。誰搶得多,就某部分的決定了這個孩子將來的健康。

所以這邊又要提母乳的好處了。母乳中會提供很棒的"益生質",對於益生菌的生長是大有好處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母乳寶寶健康時,他的便便都是會有股酸味。

哪些孩子該吃益生菌?

治療急性腸胃炎:世界衛生組織,跟兒科醫學會都有建議使用益生菌來治療急性腸胃炎。其中最為有效的是LGG,而且與劑量相關(劑量高,效果好)。使用益生菌的好處包含了減少水瀉次數以及縮短病程。同時證據也顯示越早使用,效果越佳。這是益生菌的好處中,最明確的一個。

預防/治療過敏:過敏性疾病指的是: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

某些研究認為使用益生菌可以減少過敏性疾病發生的機會,但是也有某些研究認為益生菌無效。故在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原則下,目前並沒有建議"常規使用"益生菌以預防或治療過敏性疾病。但是每個人都有其特殊性,在臨床上根據患者狀況使用,是可以被考慮的。

治療腸躁症/便秘:

益生菌對於改善嬰幼兒腸躁症或便秘是有效的。在成人身上,有比較多的研究認為某些益生菌對於便秘是有幫忙的。但是以嚴謹的醫學角度來說,證據力都不夠。所以目前也沒有建議常規使用益生菌以治療便秘或腸躁症。

th  

但是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不同,益生菌是可以被考慮的,有時候也有一定的幫助。比較健康的態度是把益生菌當作是一種輔助性的工具,可以考慮,但是不要過於依賴。例如:要減少腸躁症,最好的方式就是作息正常。減少便秘最好的方式就是飲食正常。要減少過敏,就是要遠離過敏原。如果生活方式不對,而要靠其他的"補品",那其實是本末倒置的。

不是每種益生菌都有效,對付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益生菌。這是很重要滴!市面品牌眾多,請慎選!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per-961102  

異位性皮膚炎是指因遺傳導致皮膚異常因而病變,會反覆發作且搔癢難當即異常敏感,癢也是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特徵。但除了皮膚很癢,患者皮膚亦可能會紅腫、有水泡及結痂皮膚亦比一般膚質較為乾燥;長期患者的皮膚會變厚及膚色加深。患處會因患者不斷搔抓而破裂,滲出液體,嚴重的話可引起細菌感染,出現流膿現象。同時易伴隨其它過敏性體質,目前發病機制仍然未解。

初次發作多於嬰幼兒時期,總病患大約占總嬰幼兒3%~5%,約30%的病患於1歲~5歲時發病,約有20%氣喘病童會同時有此病症,更約有50%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合併帶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此類病患通稱異位性體質,症狀可持續數年到十數年不等。但通常在病情獲得控制下,隨著年紀的增長有半數以上的病人慢慢好轉而痊癒。

嬰兒異位性皮膚炎較常見於手臂伸側、小腿前側。  

病 因

雖然至今醫療科學尚無法得知發病機制,但經由多數的臨床研究發現數項確定因素:

皮膚角質層功能失常,導致皮膚內水分大量喪失,並使過敏原及化學物質穿透皮膚,造成皮膚產生過敏或發炎反應

皮膚脂質變異,使脂質量不足且稀薄,進而使必需脂肪酸代謝異常及建構角質層細胞的粘合劑神經醯胺大幅減少,皮膚變的脆弱、乾燥且併發某些發炎症狀

免疫功能失調,過敏原因此輕易穿透皮膚引發免疫反應

目前已經找到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基因是微絲蛋白或與角質細胞分化有關的基因突變或缺失所造成,導致皮膚障壁功能受損

診 斷

臨床上,通常會藉由視診,判斷患者是否亦為異位性體質:

四肢屈側的皮膚炎

手部產生溼疹

眼睛周圍產生溼疹

肛門及生殖器周圍產生慢性皮膚炎

任何面積最大的地方,例:肚子、乳頭、手掌、腳背、內耳道、脖子、腋下、大腿、臀部

th (1)  

治 療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病,因此治療過程需要長時間耐心配合,配合醫師的治療;一般投以外用類固醇藥膏及止癢的抗組織胺藥口服藥,若有感染問題則併用抗生素,而極少數急性嚴重發作則可以口服的類固醇快速改善症狀,但副作用大,因此須由醫師判斷後使用。

嚴重反覆發作的孩子,則建議做進一步的『特異性IgE抗體、過敏性皮膚測試(針刺檢查)、貼布試驗』等檢驗,可提早找出過敏原以作為預防。

提高肌膚保濕功能與屏護力是照護異位性皮膚炎的首要步驟,患者不可輕忽。

目前新一代治療藥物主成分Tacrolimus,可選擇性的抑制免疫細胞合成細胞激素的功能,而改變發炎細胞的表面抗原,但並不會影響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因此明顯降低副作用,效果較目前一線藥物類固醇藥膏緩慢,投藥初期會有輕微灼熱、刺癢感,短時間即會消失,且若投藥量控制得宜即無全身性副作用,但此成分禁止使用於感染性皮膚病灶[,同時使用期間需避免日曬或紫外線照射。

母親於懷孕、哺乳時或直接給孩子補充益生菌(如:LGG菌副乾酪乳桿菌等),可預防及降低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機率。

日後照顧

目前就診時多會針對病患提出建議以改善病情,而原則上皆是盡量避免刺激、遠離病原體、降低受損:

  • 剪短指甲,避免無意識搔抓時造成皮膚嚴重損傷
  • 避免過度沐浴及少用肥皂或含有藥性、皂鹼、香精之清潔劑,避免皮脂流失而使皮膚乾燥,可選用天然植物成份(如超濃縮葵花子油)之清潔嫩膚產品,以維護肌膚脂質。
  • 用溫水盥洗,避免酸鹼值高的清潔劑與洗衣劑,並應洗淨無殘留,以免刺激皮膚
  • 沐浴後及乾冷時可塗抹適量無刺激(藥性、香精、防腐劑)的潤膚劑
  • 遠離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激物質或氣味
  • 穿著棉質衣物,避免穿著易造成刺激的羊毛、尼龍材質。
  • 被子的選擇可選用蠶絲或化學材質,勿使用毛毯,易纏有塵蟎。
  • 避免衣物粗糙、過緊而造成摩擦刺激加重病情
  • 高溫時保持涼爽避免流汗與太陽直接照射,汗水及陽光皆會刺激皮膚
  • 避免接觸與動物(寵物)皮屑、毛髮、排泄物接觸,此類物體中皆含大量易刺激病原體
  • 不鋪地毯、草蓆榻榻米,遠離毛絨玩具,以免縫隙中孳生病原體
  • 將厚窗簾布替換為百葉窗,灰塵易堆積於厚窗簾布上
  • 周圍相對濕度保持50~65%間,同時避免溫差過大,患者極易因過度敏感而發作
  • 使用空氣過濾器減少黴菌生長,並應定期更換濾網
  • 每週並以高溫清洗寢具,減少含菌數
  • 時常清掃環境減少灰塵,降低刺激原
  • 禁菸並遠離二手菸,菸中所含化學物質為體內免疫系統的大敵
  • 部分患者避免食用牛奶、蛋、魚、小麥、花生、大豆,少數患者對其中食物過敏
  • 減少情緒波動與精神壓力,經證實負面情緒與精神壓力會導致內分泌失調
  • 皮膚傷口須小心處理,避免引發感染

u  如何區分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異同,二者早期的表現並不是那麼容易區分,特別是

如果患部只限於臉及皺褶處,而頭皮及色尿布區都沒有出現異樣時。一般來說脂漏性皮膚

炎發生於出生不久後,四個月大時會慢慢好轉,而異位性皮膚炎是在四個月後才慢慢表現

來:不過四個月也只是一個概略的分界,有些難區分的病例需後續的追蹤才能分出來。

在患部也能做一個區別,不同於

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於油脂分泌多處(如:頭皮、臉)、皺褶、包尿布處(圖一)(圖二)

sd-3

(圖一)

 

    sd-2

(圖二)

區別二者的重要性在於預後的不同及平時保養的差異。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隨著年紀漸長,

至四個月後,此病便不再發作了,且小時候有脂漏性皮膚炎並不代表長大成年後也會得到。

可是異位性皮膚炎比較麻煩,代表小朋友的體質比較是過敏體質。往往到青春期以後才

會好轉(百分之九十五到九歲會改善),病患常見同時合併有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氣喘

異性皮膚炎較常見於手臂伸側、小腿前側。(圖三)(圖四)

atopicdermatitis1337619927938  

(圖三)

eczema-on-arm  

(圖四)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8295018231  

骶髂關節炎是關節炎中的骨關節炎的一種分支。大多數的骶髂關節炎並不是單獨的一個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許多強直性急脊椎炎的患者在發病初期表現為骶髂關節,所以診斷出骶髂關節炎還是不夠的,應進一步檢查是何種原因引起的。但是骶髂關節炎一般與坐骨神經相關。

21-13042Q1305N49  

骶髂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大類:

(一)原發性骶髂關節炎

原發性骶髂關節炎的關節軟骨細胞活性低下,髖部雞肉等軟組織支持力量減弱,軟骨呈退行性變。往往受年齡、體質、遺傳等因素影響。年齡越大,積累的損傷多,老年人的關節軟骨基質中黏多醣含量減少,纖維成分增加,軟骨的韌性降低,因之易遭受損傷而產生退行性變。肥胖體形的人發病率較高。

(二)繼發性骶髂關節炎

發性骶髂關節炎的基礎疾病較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髖臼發育不良可產生生物力學的不平衡,使承重區範圍縮小,承重區關節軟骨承受壓力增加導致關節軟骨磨損引起骨性關節炎

2.扁平髖、股骨頭骨骺滑脫 關節面不平整,機械性磨損,可引起骨性關節炎。

3.髖關節某些疾病損害關節軟骨如化膿性髖關節炎、髖關節結核、血友病、神經性髖關節病。

4.醫源性因素如長期使用醣皮脂激素,引起軟骨病變等。

5.股骨頭病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6.髖關節創傷如脫位骨頸骨折處理不當。

7.髖關節內結晶病變;如焦磷酸鹽關節病與痛風性關節炎等。

8.內分泌異常和代謝障礙如糖尿病、肢端肥大症、黃褐病等。

症   

1、疼痛:疼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特點為隱匿發作、持續鈍痛,多發生於活動以後,休息可以緩解。隨著病情進展,關節活動可因疼痛而受限,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疼痛。睡眠時因關節周圍肌肉受損,對關節保護功能降低,不能和清醒時一樣限制引起疼痛的活動,患者可能疼醒。

2、晨僵和粘著感: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但和類風濕關節炎不同,時間比較短暫,一般不超過30分鐘。粘著感指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后,開始活動時感到僵硬,如粘住一般,稍活動即可緩解。況多見於老年人、下肢關節。

3、其他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關節攣曲、不穩定、休息痛、負重時疼痛加重。由於關節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痙攣和收縮、關節囊收縮以及骨刺等引起機械性閉鎖,可發生功能障礙。

 

治療方法

1、宣傳防病知識、保護關節:首先要讓患者對該病有所認識,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負重,避免關節機械性損傷。嚴重時應制動或石膏固定,以防畸形。減輕體重,使用把手、手杖以減輕受累關節負荷。與職業有關者,應調換工作。進行有關肌肉群的鍛煉,可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2、藥物方法當疼痛時可以用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陣痛,不要長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賴或降低作用。

3、物理療法:熱療、水療、紅外線、超短波、電刺激等均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等癥狀。牽引療法對頸椎病神經根型患者效果較好,可以鬆弛肌肉,緩解疼痛,並能防止神經根相鄰的組織形成粘連,但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診斷及病徵

骶髂關節疼痛與多種病變相似,診斷時需要以查問去排除其他可能性,例如腰椎間盤問題、神經根壓迫、小面關節疼痛、原發性或繼發性的肌筋膜綜合症、及非脊椎結構的症狀。骶髂關節的炎症(包括強直性脊椎炎及雷德氏症候群),往往會在臨床診斷中被發現。身體檢查應包括徹底的神經檢驗、直腿抬高試驗、及由下胸腔至腰椎進行疼痛與動作喪失的評估。

Patrick測試(圖2)及    Gaenslen 測試(圖3)是最常見的身體檢查。

  

 1  

2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18317105  

跑步者膝(runner's knee)

人體腿部膝蓋與腿部肌肉有一條髂脛束,因為劇烈運動受到不斷摩擦,會產生發炎疼痛,導致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疼痛的部位「感覺上會移動」,因為容易發生於「長跑者、慢跑者」身上,所以又稱為「跑者膝 (Runner's Knee)」,至於過度騎單車也容易產生此症狀。

一般來說,有「跑者膝」問題的患者,症狀通常會在劇烈運動後的1至2天出現,除了有膝蓋疼痛不適的問題外,外觀上可能會有紅腫的現象,嚴重甚至會痛到跛腳。疼痛的狀況,尤其會在上下樓梯,或進行下蹲的動作時更加明顯。

   MN05_021  

跑步者膝,也就是為人所知的「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是造成外側膝蓋疼痛常見原因之一。髂脛束為闊筋膜的延伸,其末端附著於脛骨的外髁。

髂脛束滑液囊位於髂脛束與股骨外髁之間。跑步者膝是一種過度使用的症狀,由於在跑步時髂脛來回在股骨外上髁上摩擦所造成的摩擦損傷,這種摩擦也會刺激其下的髂脛滑液囊。假如髂脛束的發炎變成慢性可能會發生鈣化。

 1381317965-3816272302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經常會引起跑步者的膝蓋外側疼痛。造成原因是因為膝關節重複彎曲伸直動作導致髂脛束在膝蓋外側產生過度的摩擦,而引起黏液囊或骨膜發生發炎反應。

1. 髂脛束太緊亦是造成髕股骨關節疼痛症候群(膝蓋痛或膝蓋前側痛)的因素之一。

2. 在髖關節外側:響聲髖關節症候群(大腿在活動時會有東西滑動的感覺或ㄎ一ㄚˋ ㄎ一ㄚˋ聲。

3. 膝蓋外側:跑者膝

  pIZTa05mI1XAUopQfDB1fg

造成原因

1. 高弓足:因為高弓足會造成O型腿,而使髂脛束在膝蓋外側壓力增加。

2. 膝內翻:如O型腿,所以會使髂脛束在膝蓋外側壓力增加。

3. 闊筋張膜肌和臀大肌發生攣縮或髖關節外展攣縮。髂脛束與闊筋張膜肌和臀大肌相連接,所以闊筋張膜肌和臀大肌發生攣縮,會使髂脛束外側壓力增加。

4. 下坡跑步:增加膝關節壓力。

5. 鞋子太硬以及地面太硬。

治療方法

1. 休息、冰塊按摩及超音波治療。

2. 黏液囊的類固醇注射(此非物理治療,詢問醫師)。

3. 拉筋運動:最適合姿勢為髖關節後伸、內收和膝伸直

4. 避免下坡跑步以及太硬的地面跑步。

5. 穿較柔軟(適合個人)鞋子。

6. 如果急性疼痛(運動前、在運動中或運動完當下發身疼痛)建議先給予冰敷和休息,並立即物理治療給予適當治療。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  

藥物作用

本藥為一種「心臟藥」。它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增強心臟收縮的能力,心臟的收縮力加強,可以使心臟內更多的血液壓縮回流到身體,減輕心臟過多的水分而導致的心衰竭。本藥亦能有效地調節心跳,使心跳的速率達到正常。

用法

為了增強藥物的吸收,使用本藥時,最好在空腹時服用,譬如飯前一小時,或飯後兩小時。此藥通常是一天服用一次,不論是早上或是晚上服用,最好養成每天在固定時間服藥的習慣,以減少忘記服藥。使用液體藥物時,每次在使用前,應該使用有刻度的量杯或藥管,以量取正確的藥量。

注意事項

禁忌症:對Digoxin藥物或其任何賦形劑成分過敏者以及有心室纖維性顫動的病患不該使用此藥。

如果懷孕,對藥物過敏,或者有心臟疾病﹑甲狀腺疾病﹑肝臟疾病﹑腎臟病,或者最近曾經服用幫助排尿的藥物等等,醫師需要針對這些情況謹慎用藥,在使用此藥之前,應該先通知醫師。

服用此藥前,應該事先請教醫師如何測量脈搏,如果覺得脈搏跳動得過快或太慢,就應該通知醫師。

服藥後,除非經醫師的同意,不可突然地停藥,突然停藥有可能使心臟的情況轉為惡化。必要峙,醫師也許會要求漸漸降低服藥的次數或劑量,然後再停藥。

服用此藥後,醫師需要定期測量心電圖,及評估藥效,因此必須遵從醫師的指示,定期到醫院做檢查。

知醫師。

副作用

Digoxin最常見的副作用為:頭暈(6%) ﹑頭痛(4%)﹑噁心(2%)﹑嘔吐(4%)﹑腹瀉(4%)。其它可能副作用包括:腹痛﹑厭食﹑虛弱﹑視力模糊﹑心律不整 (心臟節律不正常)﹑胃口降低﹑疲倦﹑想睡覺等等。這些副作用,通常在服用藥物一陣子後,應該會漸漸消失。不過,如果這些副作用達到困擾你的程度,或者經過一段時間後,還不能完全消除,就應該通知醫師。

此藥較嚴重的副作用為:心跳突然加快﹑心跳變慢﹑幻覺﹑乳房腫大﹑噁心﹑視覺模糊或有黃色的光圈﹑嘔吐﹑精神沮喪﹑精神恍惚﹑嚴重的腹痛。通常這些副作用發生的機率較低,但是如果發生時,應該盡快通知醫師。

忘記用藥

如果一天服藥一次,假設忘記服藥而距離下次服藥的時間超過12小時以上,就應該立即服藥;但是如果時間低於12小時,就應該捨棄此次藥物,恢復到下次正常服藥的時間,不可一次服用雙倍的劑量。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4a2d9a8-9cc8-4a58-91a1-4a63d38a10d1  

藥物作用

Amantadine為一種治療「帕金森」症的藥物。帕金森症主要是由於腦內傳送訊息的兩種化學物質Acetycoline和Dopamine不平衡所造成的。Acetycoline的含量過高或Dopamine約合量過少,都會造成帕金森症的發生。病人剛開始會手部顫抖,進而手腳僵硬,最後造成行動緩慢或困難。此藥的作用就是能加強Dopamine的釋放,改善帕金森的症狀。Amantadine另一個作用,是可以用來預防A型流行性感冒(流感)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用 法

Amantadine不受食物的影響,因此空腹或與食物一起服用均可。必要時,此藥的膠囊可以打開來服用。假使使用的是糖漿液時,應該使用有刻度的量杯或藥管,以量取正確的藥量。

 

注意事項

禁忌症:對Amantadine 藥物或其賦形劑成分過敏者不該使用此藥。

如果懷孕或哺乳嬰兒,對藥物過敏,或者有心臟病﹑腎臟病﹑四肢或關節水腫﹑癲癇等等,醫師需要針對這些情況謹慎地用藥,因此在使用此藥之前,應該事先通知醫師。

Amantadine對某些人可能會造成嗜睡或頭暈目,因此,除非已經習慣了此藥的作用,當在操作危險機械或開車時,應該格外地小心謹慎。另外此頭暈目眩的副作用,可能會因為立即站立或起身而加重,因此應當盡量緩慢起身,或減緩站立的速度以減輕此一副作用。酒精會加重頭暈目眩的副作用,也應該盡量避免喝酒。

如果服用此藥的目的在預防感冒,就應該在剛暴露於感冒(流感)病毒下,或者在感冒症狀剛開始發作時盡早服藥。如果服藥後,感冒症狀仍然發生,應該繼續服用此藥。

長時間服藥後,藥效可能會漸漸減弱,如果有此現象發生時,不可自行增加服藥劑量;應該通知醫師,他也許會要求停藥一陣子後﹑再繼續服用,或者要求暫時換另外一種藥物。

服藥後,除非經醫師同意,不可突然地停藥。突然停藥有可能使帕金森症的情況轉為惡化。必要時,應該遵從醫師的指示漸漸地降低服藥約次數或劑量,然後再停藥。

 

副作用

Amantadine最常見的副作用為:便秘(1%至5%)﹑腹瀉(1%至5%)﹑食慾不振(1%至5%)﹑噁心(5%至10%)﹑口乾(1%至5%)﹑頭暈(5%至10%)﹑頭痛(1%至5%)﹑失眠(5%至10%)﹑嗜睡( 1%至5%)﹑疲勞(1%至5%)等。其它可能副作用包括:焦慮﹑抑鬱﹑做噩夢﹑幻覺﹑煩躁不安﹑胸悶﹑精神緊張。通常在服用藥物一陣子後,應該會漸漸消失。不過,如果這些副作用加達到困擾您的程度,或者經過一段時間後,還不能完全消除,就應該通知醫師。

此藥較嚴重的副作用:手腳水腫﹑皮膚起紅疹﹑呼吸困難﹑迷幻﹑眼腫或視覺改變﹑視覺模糊﹑暈倒﹑精神恍惚等等。通常這些副作用發生的機率較低,但是如果發生時,應該盡快通知醫師。

 

有報告顯示,孕婦於懷孕的前三個月使用此藥,可能會造成胎兒心臟血管方面的問題。因

此,在一般情況下,尤其是懷孕的前三個月,除非有絕對的需要,並且經由醫師許可外

孕婦應該避免服用此藥。Amantadine可經由胎盤到達嬰兒體內,會造成對新生兒的不

用。因此服藥期間,應該停止餵食母乳,而改用其它的乳製品來取代。

 

 

忘記用藥

如果忘記服藥,應該在記得時,立即服用。但是,如果距離下次服藥的時間太近,就應該捨棄此次的藥物,恢復到下次正常服藥的時間,千萬不可服用雙倍劑量。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1 Fri 2015 06:07
  • 痤瘡

2012710145720915  

青春痘是皮膚科門診常見的病,常發生於臉部、前胸、背部等皮脂腺分佈多的地區。青春痘的形成有 三個主要因素:

(1) 皮脂腺管不正常角化

(2) 皮脂分泌增加

(3) 細菌作用引起發炎反應。

其臨床表現變化很多,有白頭粉刺、黑頭粉刺、丘疹、膿庖、囊腫等。青春痘的產生會受到下列各種因素的影響:

(1)   內分泌:女性常可注意到月經來前病灶惡化。

(2)   物:如花生、巧克力、油炸食物對某些病人有惡化影響。

(3)   情緒:如緊張、焦慮、睡眠不足。

(4)   氣候:日曬、濕度過高有些病人會惡化。

(5)   化學藥品:如口服或外用副腎皮質荷爾蒙,某 些化粧品、工業用油、多氯聯苯、某些抗結核藥等,都可能引起青春痘。

(6)   遺傳因素等。

 

痤瘡的種類

 

1_131207110535_1  

1.黑頭粉刺

痤瘡的主要損害,是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狀半固體,露在毛囊口的外端發黑,如加壓擠之,可見頭部呈黑色而體部呈黃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2.丘疹性痤瘡

皮損以炎性的小丘疹為主,小米豌豆大的堅硬的小丘疹,呈淡紅色至深紅色。丘疹中央可有一個黑頭粉刺或頂端未變黑的皮脂栓。

3.膿皰性痤瘡

以膿瘡表現為主,膿皰為谷粒至綠豆大小,為毛囊性膿皰和丘疹頂端形成膿皰,破后膿液較粘稠,愈后遺留淺的瘢痕。

4.結節性痤瘡

當發炎部位較深時,膿皰性痤瘡可以發展成壁厚的結節,大小不等,呈淡紅色或紫紅色。有的位置較深,有顯著隆起而在半球形或圓錐形。它們可以長期存在或漸漸吸收,有的化膿潰破形成顯著的瘢痕。

5.萎縮性痤瘡

丘疹或膿皰性損害破壞腺體,引起凹坑狀萎縮性瘢痕。潰破的膿皰或自然吸收的丘疹及膿皰都可引起纖維性變及萎縮。

6.囊腫性痤瘡

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腫,常繼發化膿感染,破潰后常流出帶血的膠凍狀膿液,而炎癥往往不重,以后形成竇道及瘢前。

7.聚合性痤瘡

是損害最嚴重的一種,皮損多形,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膿皰、膿腫、囊腫及竇道、瘢痕、瘢痕疙瘩集簇發生。

8.惡病性痤瘡

損害為小米至蠶豆大小的青紅色或紫紅色丘疹、膿皰或結節,輕柔軟,并且含有膿液及血液,它們長久不愈,以后痊愈遺留微小的瘢痕,也不感疼痛,浸潤也很少。此型多見于身體虛弱的病人。

 

治療方式

青春痘的治療主要分為外用藥劑和口服藥,對於輕微的病患只要使用外用藥劑即可,對於中等嚴重度以上的患者則須同時給予口服藥,一般口服藥的治療視病灶嚴重度多需數月或半年以上的治療。病人需了解青春痘對於治療的反應是緩慢的,最初一個月很少有顯著的進步,半年後大部份的病人可有顯著的改善,在治療期間須耐心的依醫師指示用藥。

不要熬夜: 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起居不正常或熬夜易使青春痘惡化,儘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焦慮 煩燥。

如何使用清潔?

每天以中性肥皂或洗面乳及溫水洗臉 2 3 次。比較嚴重的情況,請依照醫師指示使用合適的青春痘專用洗面乳洗濯患部。此外,不要用磨砂膏之粗質洗面劑來清洗患部,或過度按摩皮膚,少給予皮膚刺激,以避免惡化。

th (1)  

青春痘可以擠嗎?

因為手指本身帶有眼睛看不見的細菌容易引起感染,而且嚴重的感染會使皮膚痤瘡痊癒後,造成大大小小的瘢痕,導致這些瘢痕將成為更棘手的問題。

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狀況因人而異,但請注意以下食物與你的痘痘相關性:

1 熱量高或太甜食物: 糖果、巧克力、冰淇淋、可可、奶油、乾酪、花生、咖啡 激性食物。

2. 油炸食物、肥肉。

3. 辛辣、刺激性食物。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狀皰疹在台灣地區俗稱生蛇、皮蛇或飛蛇(請用閩南語發音)。罹患帶狀皰疹的原因是小時候長水痘痊癒後,水痘病毒潛伏在人體感覺神經節裡,當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再度被活化,侵犯神經節,引起神經發炎疼痛。帶狀皰疹的特徵是沿著此神經所分布的皮膚,會有紅疹、水泡及神經痛的不適感,整個疾病發展過程約二到四星期。

在發作前四到五天會覺得身體不舒服寒顫或發燒,然後會感到一邊的胸部、軀幹或臉部會有灼熱感,幾天後在同側疼痛位置會出現一群群簇出一起的紅色丘疹,很快變成水泡和膿皰,水泡約五到七天乾燥結痂。形成水泡的同時會感到劇痛,這種感覺像神經抽痛或皮膚灼痛,在臨床上不見得每個病人都有神經痛的問題,因人而異。

1

中年發生率高儘早治療減輕症狀

以年齡分布而言,3060歲間發生率最高20歲以下以及70歲以上之病例約10-15%。此外免疫力機能較差的病人,如癌症、白血病、淋巴腫瘤、糖尿病的發生率也比一般人高。

帶狀皰疹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其中以胸部最為常見。其次是頸部、頭顏面三叉神經分布區域、腰部、生殖器部位等。患者如有合併視力模糊、結膜炎等,需至眼科追蹤;若有排便、排尿困難等症狀,需依醫師指示住院觀察治療。

 

帶狀皰疹水泡的處理方法如下:

有水泡產生時,盡量不要把水泡弄破,需要保持患部清潔,以防細菌感染。

(1)有水泡時:可用生理食鹽水濕敷或依醫囑塗抹藥膏。

(2)水泡破時:可按醫囑塗抹藥膏並覆蓋紗布,將傷口內分泌物吸出。

2.水泡處塗抹藥膏乾凅時,可用生理食鹽水濕敷去除藥膏後再厚塗另一次藥膏,並使用消毒過紗布覆蓋。

 

帶狀皰疹大部份都會自動痊癒。若能在初期皮膚有紅疹、長水泡的一到三天內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縮短病程、減輕水泡愈發愈多的症狀。如果疹子、水泡出現三天後才服用,效果會差一點,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映不盡相同,仍需依醫師指示服用抗病毒的藥物。皮膚病灶好了以後,有些病患還會有神經痛存在,可能持續二到三個月或若干年。

ppp02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症狀

1.     皮膚照光、風吹、走路、臥床或穿衣服都會感覺疼痛

2.     感覺皮膚被火燒、被針刺

3.     感覺有螞蟻在皮膚上爬

4.     即使是細微的摩擦、輕觸皮膚都會感覺疼痛(觸感痛)

5.     出現受到電擊所引發的疼痛、或是出現陣發性疼痛

6.     變的很怕泠或是感覺麻木

7.     帶狀疱疹如果出現在眼睛部位,可能會導致失明

 

位帶狀疹後神經痛患者的疼痛感覺和疼痛部位不完全一樣,可能是自發性的疼痛,也可能是在特定動作或情況下才會感到疼痛。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21215439391  

恥骨聯合由兩側的恥骨和中間的纖維軟骨盤三者結合而成,在此聯合的上方及下方均有韌帶增強。軟骨盤常有一矢狀位的裂隙樣腔,但沒有滑膜,因此,恥骨聯合具有一定的可動性。此對女性分娩時擴大盆腔有一定的意義。恥骨聯合構造上的特點使其在受到暴力衝擊時,常引起恥骨骨折,而不易發生恥骨聯合分離。但在外力未能產生骨盆骨折的情況下,包括骶髂關節移位,則必然同時引起恥骨聯合移位而易引起本病。

恥骨炎(pubic ostitis)是發生於恥骨聯合區的非化膿性病變,表現為恥骨聯合和恥骨支處疼痛,以女性為多發。病情可延續數年,最終多可自愈。

發病原因

本病多與勞損有關。

發病機制

女性可發生於妊娠期或分娩時,因骨盆韌帶鬆弛,恥骨聯合處異常活動引起。此外,恥骨聯合附近的手術(如前列腺切除術及女性盆腔內手術等),術後患者在數天或數周后可發生疼痛,並引起恥骨炎。

恥骨炎的症狀

恥骨炎造成在恥骨合的局部壓痛,疼痛會輻射到大腿內部,而導致搖擺的步法。X光片上的改變包含恥骨連合處的侵蝕、硬化即變寬為恥骨炎之病變所持有。這是20-40穗的疾病,女性較男性更長被影響。恥骨炎最常發生膀胱、腹股溝,或前列腺手術之後而被認為是感染經血行性散布到相對無血管分部的恥骨聯合。恥骨炎也會在無明顯的誘發因素感染下發生。

s_chikoturikai-2    

恥骨部分分解

 

恥骨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初步治療與恥骨炎相關的疼痛和功能上的失能,包括結合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或環氧合酶抑制劑及物理療法。局部熱敷及冰敷可能也有幫助。對於這些治療方式都沒有反應的患者,以局部麻醉藥劑及類固醇進行注射療法為合理的下一部步驟。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 (1)  

圓形禿也是禿頭的一種,但髮友往往對圓形禿很陌生,在不確定原因下,就自行使用偏方治療,等到掉髮嚴重了,才跑來治療,卻不知已經錯過掉髮黃金治療期,嚴重甚至要植髮,圓形禿要治療,還是要先了解再來針對改善。

 

圓形禿的徵狀

圓形禿在身體上任何有體毛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生,如眉毛、腋毛,但多數以頭皮最先發作且最為明顯。圓形禿就是指在短時間內,頭髮突然出現的圓形塊狀掉髮,出現一或多塊界限明顯、圓形、約數公分大小的掉髮區域,頭髮脫落後的頭皮顯得很光滑,也就是俗稱的「鬼剃頭」。

 205  th

由於圓形禿發生時不會有什麼感覺,患者很難自行察覺到,往往是發生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有一至多處大小不等的如10元硬幣般的圓形狀區域,出現頭髮掉落的情形,抓髮時,可能會抓到掉髮區塊,因此常會抓掉1撮髮。

 

圓形禿原因

圓形禿,又稱鬼剃頭,發生率為0.10.2%,女生多於男性。至今發生的原因仍不明確,一般認為與T-cell相關的自體免疫疾病、遺傳、壓力、精神狀態緊張等因素有關。與家族遺傳史相關的占百分之十到二十。十五到二十九歲是好發年齡,由於常發生在小孩和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身上,因此推測患者的自我免疫系統(T-cell mediated autoimmune condition)遇到壓力刺激反應太強烈,抗體直接攻擊生長期的毛囊,或交感神經太過興奮、緊張,引起血管收縮循環不良,導致毛囊急速萎縮而掉髮。

醫學上,目前傾向認定為自體免疫疾病,一般認為可能是遺傳基或因荷爾蒙變化、情緒起伏、精神壓力所引起的。

   be45274e32c940ac  

圓形禿的發生因素

1.急慢性精神壓力。

2.休克和突如其來的重大壓力。

3.身體創傷:如發炎、發燒、放射線、感染、惡性腫瘤、氧化作用、重金屬中毒;以及自體免疫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狼瘡和僵直性關節炎等。

4.頭皮受傷:頭皮的皮膚切傷、抓或擦傷。

5.基因遺傳: 圓形禿基因或許決定了個體是否有易於產生落髮的體質和掉髮程度。

6.病毒或細菌感染:如巨細胞病毒感染毛囊和愛滋病毒感染,會造成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異常掉髮。

7.懷孕或荷爾蒙改變:例如懷孕、常服用事後避孕藥、青春期或停經。

8.過敏:如氣喘、濕疹、過敏性鼻炎等容易掉髮。

9.化學物:長期暴露在化學物下,例如燙髮、染髮、甲醛和殺蟲劑亦會引起圓禿;藥物則如抗憂鬱物、毒品禁藥等。

10.季節改變:有些人冬天特別容易掉髮,夏天出現暫時性的頭髮再生。 

圓形禿是壓力形成的?

上述提到圓形禿的原因,其實圓形禿有九成以上的圓禿是因為壓力引起,壓力會造成自體免疫失調,圓形禿是屬於壓力性掉髮的一種,但一般把它歸類在「自體免疫性掉髮」,它是一種自體免疫產生的抗體攻擊毛囊,身體因一時的免疫失調,造成體內的淋巴球攻擊自己成長中毛囊,造成毛囊的急性發炎而掉髮。

 th (2)  

壓力會促使毛囊進入休止期,因此壓力性掉髮又稱為休止期禿頭,而因為壓力都是暫時性的,因此即使不治療,壓力解除後頭髮也大多會再長回來,有些人原來的壓力解除了,圓形禿通常都會自行痊癒,無須太過擔心,患者平常應多注意適時地紓解壓力,心情盡量放輕鬆,有助於減輕病情,若真的持續半年以上再盡速就醫。

 

圓形禿治療

一般而言,醫師依照圓形禿的面積大小、掉髮進行的速度、圓禿持續的時間來決定治療的方式,也因此有多種不同的治療選擇,如果落髮的範圍很小則可選擇用觀察的方式,多數圓禿的病患,通常會觀察一段時間後,再決定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

1.如果只有少數幾塊圓形禿髮區,進行緩慢且範圍小給予外用或者局部皮膚內注射皮質類固醇,也就是常見的圓形禿打針治療。

2.如果是面積很大或者進行的速度很快,此時常常需要給予全身性的類固醇治療。

3.塗抹 Minoxidil 生髮水,Minoxidil是一種末梢血管擴張劑,可以改善頭皮的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直接刺激毛囊,促進毛髮的生長。

4.紫外線照光療法。

 

圓形禿通常都是壓力引起,患者平常應多注意適時地紓解壓力,心情盡量放輕鬆,有助於減輕病情。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