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落髮的問題很複雜,再分析各樣落髮的原因前,先來了解一下毛髮的生長,可分為三個週期:

1. 成長期:毛乳頭不斷供給養份、成長迅速,約為3年。

2. 退化期:毛乳頭已漸與毛髮分離,時期為短,僅3週。

3. 休止期:毛髮成長已過,已經完全脫離毛乳頭漸往表皮上升,時期約3個月。

正常的頭皮在組織切片底下,可以看到主要是由處於生長期的毛囊所組成,約佔整個頭皮毛囊的90%左右;退化期的毛囊只佔1%左右;休止期的毛囊則佔10%。在正常情況下,每天約有100根頭髮會因為進入休止期而自然脫落,若是每天掉髮超過150根就屬於異常落髮。


 根據醫學標準,每天落髮數量達50~70根,屬於正常,數量達70~100根,診斷為掉髮初期,數量達100~120根,診斷為落髮進行中期,數量達120根,診斷為落髮嚴重。

未命名    

 

常見的異常落髮包含有以下幾種情形

1.  休止期由許多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所造成,在生理因素方面,如產後婦女落髮、接受手術後、藥物、貧血、重金屬(如:汞砷中毒)、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失調等);在心理方面因素方面,例如準備考試、家庭變故而承受巨大壓力,都是造成休止期落髮的主因。掉髮情況會持續半年左右,要等到這些毛囊重新進入到生長期之後,頭髮才會重新生長,但要恢復原本的髮量,就需要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時間

2.  生長期落髮最常見的原因是因為接受化療所引起的,有些化療藥物造成的落髮是可逆的(有機會長回來。有些化療藥物就可能造成不可逆性落髮,其他如放射線治療、汞中毒等皆可導致落髮。

3.  雄性禿男女性皆可發生,雄性禿的成因與遺傳、荷爾蒙有關,男性的致病機轉目前認為二氫睪固酮(DHT)濃度太高、TGF-b、雄性激素受體表現太多,進而讓毛囊逐漸萎縮,萎縮過程中顯現的就是頭髮變少與變細(miniaturization)

4.  圓突俗稱鬼剃頭自體免疫疾病,由淋巴免疫細胞去攻擊自身的毛髮,大約80%會再長頭髮,但通常都會反覆發作。治療上以局部藥物治療為主。

 

 

 國人常見落落髮原因 

 

 原因一:爸媽

父親或母親當中一人帶有掉髮基因,兒子就有可能深陷禿頭危機,若父母皆帶有掉髮基因,兒子的掉髮機率則越高。基因遺傳也是造成雄性禿的最主要原因,且可能隔代遺傳,當中又以母系的影響力較大,祖先當中只要有人有掉髮基因,子孫就可能有掉髮問題!

母親的雄性禿基因比父親的要強,雖然如此,也有可能會在下一代,或下下一代才表現出來。

 

 

 

原因二:壓力

適度的壓力會讓人成長,但過度的壓力,可就對人體有害,當然也包括頭髮。負荷不了來自上司(工作)、課業、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很可能干擾頭髮的生長週期,使毛囊提早進入休止期而造成掉髮,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是,你因為過大的壓力而過度拉扯頭髮而形成掉髮危機。

預防情緒性掉髮,心情放鬆很重要,此外,也可以多吃黑豆、胡蘿蔔、黑木耳、菠菜等食物。

 

 

原因三:頭皮清潔不當或不足

用太燙的熱水沖洗頭皮、洗頭時,用指甲抓頭皮,或使用不合適的洗護產品等不當的清潔,都可能傷害頭皮的健康。洗護產品或造型產品未沖洗乾淨、不常洗頭等清潔不足的情況,都可能使毛囊堵塞,進而導致掉髮。建議大家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洗頭方法,才能減少類似的掉髮情況。

許多人在洗完頭後,會用毛巾用力搓揉頭髮,這不僅會扯掉頭髮,還會使髮質變差,建議應用毛巾包覆,略為按壓吸乾比較好。

 

 

 原因四:不當的生活習慣

不當的生活習慣,例如:熬夜、煙酒過量等,會導賀爾蒙或內分泌失調,引發掉髮。另外,飲食不均衡、激烈的減肥手段(如:絕食減肥)等,也可能使身體缺乏蛋白質、鐵、鋅等營養成分,將自己推入大量掉髮的窘境。

香菸中的有毒物質會侵害毛囊,導致掉髮和頭髮提早老化。

 

原因五:疾病

貧血、皮膚病、甲狀腺異常等許多疾病,都可能引起掉髮。除此之外,服用治療某些疾病的藥物,如:抗癌藥物、抗凝血劑等,也一樣會影響頭髮的生長週期,造成掉髮,但通常在停藥之後就能回復。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膚發生了一些狀況…是過敏,還是敏感?大其實本質上是有區別的,認清過敏和敏感,有針對性地護理皮膚才是正確的做法,否則可能會導致本來不嚴重的肌膚狀況變得嚴重哦。

敏感性肌膚肌膚過敏

      本質不同

過  敏  :  是指皮膚受到各種過敏原刺激後產生的一種紅、腫、熱、痛、搔癢的症狀

敏  感    :  是一種皮膚狀態。敏感是指皮膚脆弱,容易受到各種刺激的影響。

敏感肌膚好比是一個體質較弱的人,容易生病,但通常並不會生病。

而過敏的皮膚如同已經生病的人,已有症狀產生了。

 

 

    導致原因不同

過  敏:從過敏原來看有食物因素、季節因素、藥物因素、化學品因素、遺傳因素等。

敏 感:主要有先天性和後天性之分。前者主要跟遺傳及體質有關;後者主要與保養不當、濫用化妝品、太陽暴曬、風沙吹打、換膚等因素有關。

 

   表現不同

過敏皮膚:皮膚充血、發紅、發癢、出現紅疹、面皰,嚴重則脫皮、水腫,而且一般停留的時間比較長。

敏感性肌膚:皮膚較薄、脆弱、毛細血管顯露,冷熱溫差易發紅,呈不均勻潮紅,受季節、保養品刺激因素出現小紅疹(通常是使用激素類化妝品導致),敏感嚴重時會導致過敏現象。

 

     兩者的關係

過敏肌膚有可能是偶爾過敏後引起,但大多數過敏肌膚前期多有敏感性肌膚的症狀。

敏感肌膚如果呵護不夠,經常出現紅、熱、癢等症狀或使用含激素類的外用藥,則會轉變為過敏性肌膚

 

    針對策略不同

過   敏:是一個免疫系統的問題,一般會有特定的過敏原,比方說辣椒、海鮮、花粉,甚至有的人對牛奶會過敏。一般有過敏症狀的患者可以到醫院檢查過敏原,在了解之後就可以避免。

 敏   感一般是一個暫時性的症狀,一般來說,只要精心細致、正確地護理皮膚、使用正確的護膚品就可以了。

肌膚敏感,大部分人可能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過,因為它跟天氣、溫度以及情緒狀態,甚至跟年齡都會有一些關係。但是敏感不會發生太長的時間,可能需要一些鎮靜、一些調理就能夠恢復。

任何膚質都有可能會是敏感性肌膚。所以,不論你是中性皮膚、乾性皮膚、油性皮膚還是混合性皮膚,都應該特別注意。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  

大家口中的50肩,其實叫作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adhesive capsulitis),也俗稱為冰凍肩 (Frozen shoulder)。多好發在40-60歲左右,大多原因不明。但並不是只有50歲才會發生50肩喔!

由於關節囊的發炎造成關節囊發炎緊縮,因此肩膀無論主動或被動活動度都會受限。意思就是說假如你是50肩,無論你是自己主動抬手,或是別人幫你把手抬(自己不要用力),都無法抬高!而且抬高的時候常會出現肩膀聳肩的狀況

 

如何治療50肩?

 50肩從發生到緩解,必定要經過1-2年的時間方可痊癒。

假如急性疼痛的時候通常可以接受局部類固醇注射輔以電療、運動治療等方式減輕疼痛!之後進行物理治療可以進行肌筋膜放鬆、關節鬆動術,搭配運動,慢慢增進角度,防止發炎反應發生,重點是要有耐心!

 

 50肩的病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冷 凍 期

連休息也會痛,找不到痛點在那裏,只覺得整個肩膀都痛,連碰一下都不行,尤其晚上翻身到患側時。

冰 凍 期  

病人覺得關節很僵硬,只有在幾個方向的活動受到限制;疼痛已稍減輕,因為疼痛不敢運動,讓肩關節的肌肉萎縮。

 解 凍 期  

無發炎現象,完全不痛,但有粘黏的現象,手與肩膀的範圍必須慢慢的增加,來達到正常角度。

簡單區分肌腱炎和五十肩: 

未命名  

 

  經常做下面的運動,有助於增加肩關節的活動度,且能恢復肩關節的功能。

1.  鐘 擺 運 動

身體前彎,對側手扶於一固定物上,患側手自然下垂,有如鐘擺,以前後、左右、順時鐘、反時鐘等方向之擺動各十次。

2.  爬 牆  運動

面對牆壁,將患側手指沿著牆面漸漸向上爬側對牆壁手心朝上,將患側手指沿著牆面漸漸向上滑。

3.  甩手轉圈運動

    雙腳前後站立,患側手臂放鬆,自然甩動兩下,向前轉一圈,再自然甩動兩下,向後轉一圈,如此連續做十次。

4.  肩關節內轉與外轉運動

一條毛巾置於身後,右手上左手下,同時將此毛巾在背後上下拉動十次 再換左手上右手下,上下拉動十次。

5.  肩胛骨加強運動

站立雙手交叉置於頭後,手 肘儘量向後張開,再向前置於頭部兩側。

6 . 肩關節內轉伸展運動

將患側手臂置於身後,儘量向上至對側肩胛骨處,若不能達到,則以對側手幫忙向上抬高,慢慢做內轉伸展運動 

7.  肩關節外轉伸展運動

將患側手抬起,經由頭部後面慢慢滑動至對側的耳朵嘴巴,做外轉伸展運動。

五十肩的治療原則,是要儘量活動,不能因為疼痛而不敢活動,這樣反而造成肌肉群的萎縮及被膜黏連,否則肩關節就像被凍結一樣,無法活動,真正變成冷凍肩了。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板機指正式的學名是手指屈肌腱的狹窄性肌腱鞘炎,通常是由於包覆在手指肌腱外圍的腱鞘的第一個環狀帶狹窄所造成。多數的「板機指」是因為手指彎曲動作太過頻繁、時間長及過度出力引起,這些情況讓手掌內側掌指關節處的肌腱,不斷摩擦韌帶而造成發炎、腫脹當手指進行彎曲、伸直等動作時,由於腫脹發炎的肌腱,容易在掌指關節部位卡住,於是產生手指彎曲後,伸不直或是伸直之後無法彎曲的狀況,甚至手指進行伸展動作時還會發出「喀」一聲,因此叫做「板機指」。不少患者也會合併「媽媽手」或是「腕隧道症候群」。

1023  

板 機 指 症 狀

運動或是按壓患指或拇指時,手指根部感到疼痛。

在患指或拇指的根部長出小瘤(肌腱腫脹的部分)

當運動患指或拇指時會感到僵硬,或是發出「喀喀」聲,尤其是早上剛起床的活動的時候。

若情況惡化,您的手指可能會卡在彎曲的動作,然後突然彈回伸直的狀態。最後,有可能無法完全伸直。

 

板機指症狀可分為四期 :

  第一期 : 手指局部會疼痛,但活動沒有困難

  第二期 : 早上起床時手指會僵硬卡住,泡熱水及活動後,症狀會改善

  第三期 :手指整天活動都會有「ki喀」的聲音,感覺疼痛

   第四期:指完全不能彎或伸直,需要用另一隻手幫忙扳動,活動完全受限

 

 

板機指治療

1.     早期症狀較輕時,建議手指適度休息,避免過度使用,泡熱水或熱敷,按摩手掌遠端處的壓痛點,以另一隻手來將患側手指的屈指肌腱作反向伸展拉直,也可利用超音波、石蠟浴等復健方法來軟化肥厚的滑車或肌腱,再加上使用內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藥。若症狀持續,

2.     第二步可在手掌遠端的滑車處局部注射類固醇。

3.     若症狀仍然無法改善,最後一步為手術治療,局部麻醉下,以小剪刀或18號針頭,將肥厚的滑車剪開、放鬆,屈指肌腱就不會被卡住,病人手指在手術後可馬上活動,板機指就不會再發生了。

 

 預防及改善方法,就是要避免高頻率、長時間以及出力大的手指動作;如果已經有輕微症狀,除多休息外,可先做一些步驟改善不適,比方早晚將患部浸泡熱水,之後進行和緩的拉筋動作,這對於緩解症狀都有很好的幫助。

要避免板機指,可在每次工作前先做手指屈指肌腱伸展動作,工作一段時間後要休息一下,避免過度使用,才不會面臨板機指症狀上「手」的疼痛命運。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時時刻刻智慧型手機不離身,無論是上網或玩遊戲,往往一玩就是2、3個鐘頭,長時間維持相同動作的情況下,容易引發腕隧道症候群,手部出現麻痛的症狀。物理治療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若不及時舒緩或治療,可能會因惡化而腫脹、無力,甚至造成肌肉萎縮,建議經常讓手指、手腕動一動,降低疼痛不適,也預防病症發作。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手上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受到位於神經上方的韌帶壓迫所造成的臨床症狀。所謂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神經。

 

哪些人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1、女性比男性易罹患

好發於30至50歲的女性。統計數字顯示,女性發生率約6%、男性僅0.6%,主要跟構造有關,女性的骨頭比男性窄小,因此天生搭起來的腕隧道就比較小,但是女性的手腕肌腱沒有比男性小,因此腕隧道內產生摩擦與壓迫的機會變高。

 

2、糖尿病患屬高危險群

糖尿病患神經比較脆弱,且容易發生各種神經病變,腕隧道內的正中神經也會受影響。

 

3、重複做太多手腕屈伸動作者

反覆讓手腕屈伸的人也是高危險群,多數是從事手工業的勞動者。想像一綑電線若不斷去折它,電線的絕緣皮就可能不堪壓力而脫裂,導致異常放電。腕隧道只要手腕前伸或後仰超過15度,壓力就會開始增加,比如有些人思考時習慣撐著腮幫子,這個姿勢就會讓手腕伸展超過15度,若常常做這個動作或持續時間過長,就可能導致正中神經受壓迫而受傷。

 

4、孕 婦

因為懷孕時全身各部位都容易水腫,也會讓腕隧道內的壓力升高。

 

5其 他

至於電腦族也容易有手腕酸麻痛的症狀,不過最後診斷是腕隧道症候群僅占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多數電腦族手腕的主要問題還是關節炎、肌肉疼痛、和肌腱炎。不過由於腕關節或肌腱若持續發炎,也會增加腕隧道內的壓力、甚至壓迫到正中神經,導致次發性的腕隧道症候群,形成共病。電腦族群有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跟使用滑鼠的姿勢有關,若手腕處於一個過度彎曲的姿勢,時間久了就會讓腕隧道維持在壓力偏高的狀態,因而增加發病率。

 

腕隧道症候群的臨床症狀?

 

1.手掌及手指會有麻痹、刺痛及腫脹感;尤其是食指和中指及大拇指。疼痛的地方在手

       部、手腕,有時在前臂,甚至會延伸至肩膀。

2.疼痛及麻木的情形在晚上會變得更嚴重,有時會影響睡眠。

3.嚴重時,手部和手指都虛弱無力、感覺遲鈍及動作不靈活。

治 療 方 式

大多數腕隧道症候群患者不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方式包括

1.   症狀輕微的患者通常藉由手部的休息,同時避免會使症狀加劇的活動一段時間,就可恢復正常。

2.   晚上睡覺時穿戴腕關節的休息性副木。

3.   物理治療:超音波、臘療、電刺激治療等等。

4.   藥物治療:維他命B群(或許有一些用處);抗發炎藥物;腕隧道內類固醇注射。

 

如果上述保守治療都無效時,就必須考慮手術減壓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如果患者出現手麻的現象,最好快點接受醫師診療,通常接受保守治療即可治癒。即使真的需要手術治療,其預後也和手術前症狀的嚴重度有密切的相關性,若患者拖到已經出現肌肉萎縮的現象,那麼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後恢復的狀況也不會太好了!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管你是要減重、增肌或是為了健康,運動後的30分鐘到1小時內,聰明攝取一份營養均衡的輕食,讓身體能量迅速恢復,最後都會讓你的目標效果加倍。 

20150526173912404  

運動時肌肉裡的肝醣大量被消耗,肝臟中的肝醣也被用來維持血糖平衡,因此,運動後補充一份均衡營養的輕食很重要,內容以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搭配最為理想,碳水化合物可恢復維持體力的肝醣,蛋白質者則能修補因運動受到破壞的肌肉組織。
如果運動後都沒有吃,就會像禁食,第二天你可能會非常疲倦,精神無法集中,肌肉痠痛也不易恢復。運動強度愈大,不舒服的感覺愈明

 運動後半小時到1小時,可補充一份簡單的輕食來恢復體力。這些熱量並不會被當成脂肪儲存,而是拿去修補損耗掉的能量與組織。

運動後1小時之內攝取正確的飲食,身體像個海綿一樣,會迅速吸收吃進去的營養,提供修補之作用。 

1441090851-2013206342    

黃金比例澱粉43:蛋白質1 

根據國外的設計研究,最聰明的做法是運動後吃點東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4:1或是3:1,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 

並且份量不要多,熱量控制在300卡左右,在這個原則之下,不會讓你脂質合成的酵素增加。

「身體有一個良好的自我調控功能,當你需要這些熱量的時候,身體就會選擇走向吸收這條路。」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894737_1301581356568488_7579243379662140803_n    

什麼是低碳水化合物減重法呢?

低碳水化合物減重理論,簡單來說就是指藉由降低每日飲食中糖和澱粉的比例,減少刺激胰島素分泌,使血糖處於穩定的狀態,減少脂肪囤積。強調蛋白質和脂肪為熱量攝取的主要來源除了能維持較長時間的飽足感,也能促使身體消耗脂肪目前的研究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低脂飲食相較之下,有較明顯的減重效果。此種減肥法強調選食富含高纖維的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和好油脂,相較吃肉減肥法比較不會造成心血管疾病或酮酸中毒。但其實體重會降下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控制每日總熱量的攝入。

碳水化合物來源以GI為主

採用此方法的原則,為每日三大營養素的比例調整為碳水化合物40%、蛋白質30%、油脂30%(正常比例為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質12%20%、油脂30%以下),避免吃精緻醣類,至於碳水化合物來源主要以低GI為主,指食物吃進肚子,經過消化吸收後,不會使血糖快速上升。

當吃下高GI食物(像是米飯、麵食、麵包、蛋糕、飲料等),會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刺激胰臟分泌大量的胰島素,長期會導致胰島素阻抗,容易造成脂肪囤積引起肥胖。此外,由於血糖在大量胰島素的作用下快速下降,造成飢餓感並刺激食慾,一不小心就吃下過量卡路里。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都屬於低GI值,像是綠色蔬菜、大麥、燕麥、麥片、糙米、全麥麵包、全穀食物、番茄、梅子、蘋果、奇異果、杏桃、梨子、葡萄柚、木瓜等。

 而豆類、豆漿、豆腐、牛奶、優格、優酪乳、海鮮類、魚類、肉類等蛋白質食物GI值也都較低。

 蛋白質的部分,建議選用低脂且高生物價的蛋白質,例如:黃豆及其製品、魚類、肉類、蛋、牛奶及乳製品,對人體有較高的消化吸收率。

 至於油脂,則建議從不飽和脂肪酸中獲取,像是橄欖油、芥花油、酪梨、堅果類等都是不錯的食物來源。

低碳水化合物減重並非人人都適合

對於糖尿病患者(有使用藥物治療者,尤其需密切監控血糖指數)或許可能有幫助,但並不代表所有人都適用,還是得視個人狀況而定,建議採取此種減肥法的時候,需配合這方面的專業醫師或營養師,才能達到既安全又有效的減重目的。此外,患有肝臟、腎臟疾病的病人,並不適合高蛋白質的飲食控制法,因為高蛋白的飲食方法會增加肝臟、腎臟的負擔。

採取低碳水化合物減肥,要注意什麼

需特別監控血液指數,尤其是酮體和血脂肪。當過分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供給能量所需時,人體脂肪組織會被氧化分解產生酮體,大量堆積在體內容易導致酮酸中毒。此外,酮體排出時會結合血液中的鈉離子,增加鈉的排出,造成脫水並干擾身體的酸鹼平衡。以下為注意事項:

1.每日至少需要50100g的醣類攝取,才能避免酮酸中毒和低血糖的現象。

2.需多攝取水分,一方面能避免脫水現象,一方面還可減少高蛋白飲食對腎臟的負擔。

小叮嚀

最健康安全的減肥方法,仍然是控制飲食中總熱量,再搭配規律的運動,並且注重營養均衡,才能維持長期減重效果。快速的減重對身體負擔大,不僅會使基礎代謝率下降且免疫力降低,減重效果反而不佳。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知道,一整天屁股黏在椅子上不站起來動一動會對身體健康不好,像是影響脊椎、肌肉、血液循環和心臟等等……

在一篇發表於 2012 年的一項研究中顯示,每天坐著超過 11 小時或者是更多的時間,而間接導致任何原因致死的機率達 40%!可以說,每天坐著少動的情況若不改善,身體器官的健康可是會發生像骨牌效應那樣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發生哦!

雖然很多因為工作需要朝九晚五都坐在辦公室,但是,每天只要花個至少一小時,做一下伸展動作,就可以讓你身體舒適許多,更棒的是,持之以恆,慢慢累積起來的正面效果可是會大大促進你的身體健康唷!

 

一、抬 腿 動 作

1.  端坐在椅子上,抬頭挺胸,做深呼吸。

2  緩緩抬起左腳,伸直,與端坐著的身體保持直角的姿勢,堅持8-10秒。換右腳依次進行

3.  等輪流完成兩隻腳的時候,可以用雙手撐住椅子的兩邊扶手,用力將身體往上撐起,同時抬起伸直的雙腿,保持動作5秒鐘恢復原始動作,堅持做3-5下。

 

二、腳 踝 運 動

 1   正面站立,挺直身體,身體重心在右腳的同時,左腳跨出一步,用腳跟著地,腳尖向上。

 2  保持以上動作,轉換身體重心,將身體重心放在左腳的腳後跟處,保持腿部的筆直。然後右腿向身體側邊抬起,注意扶穩身體,避免摔倒。

 3  完左腳,換右腳同樣進行。做5-10次。作用:拉伸肌肉,鍛鍊腳踝的靈活性。

 

三、收 腹 運 動

  1   坐在椅子上,雙腳合併,緩慢抬起左腿,以膝蓋處彎曲,小腿儘量緊貼著大腿,抬腿的同時吸氣氣。

  2   一直抬腿知道腿部貼近胸口處,然後呼吸。兩腿輪流進行。

  3   左右腿進行完畢後,恢復端坐姿勢,閉目,大力地深呼吸

 

四、轉 腰 動 作

 1  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保持身體筆直,腰部用力,逐漸將上身向右後方轉動。

 2  雙手抓住椅背,頭部跟著旋轉,保持下身腿部在原來的位置上,儘量拉伸腰部筋骨。

 3  恢復端坐姿勢,開始進行向左後方扭動腰部,每次扭動完保持動作10秒鐘恢復。左右交替5次。

作用:鍛鍊腰部筋骨,避免久坐定型而產生不適。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用原理

淨膚雷射利用1064nm鈹雅克雷射的波長深入上真皮層作用,去除膚色下均、移除角質、刺激膠原蛋白再生,進而可調節皮膚的免疫反應,達到穩定肝斑,改善青春痘的功效。

 

適用症狀

表淺性痘疤、去除刺青、毛孔粗大、肌膚暗沉、黑眼圈、肝班者。

 

治療次數

約需連續3-5次,每次間隔4週的完整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明顯改善效果。如果是淺表痘疤、表皮刺青…等,在進行1-2次的治療後就可以看到一些改善的。若進一步想去除肝斑、提亮膚色,建議需3-5次連續治療。

 

 療 程 禁 忌

  懷孕者

 具感染性傷口或嚴重性皮膚病者。

 服用光敏感藥物或對光過敏者。

 免疫性失調患者(如紅斑性狼瘡等

 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或有蟹足腫體質者。

 

 

  治 療 注 意 事 項

 術前停用口服A酸。

 前一個月有過度日曬者須事先告知。

 術前一週勿施打雷射、磨皮、去角質或其他換膚治療,請勿泡溫泉、使用烤箱或蒸氣SPA。

 

  治 療  注 意 事 項

治療後如有些紅腫、溫熱感乃正常現象,一般約冷數小時即可消褪。

在色素斑或皮膚暗沉處會出現一些薄痂,約3-5天會自然脫落,請勿自行摳除避免留下疤痕。

治療部份會有輕微搔癢或微腫感,此為表皮新生及皮膚過乾的正常反應,請加強保濕。

術後兩週內不能進烤箱、泡溫泉、三溫暖、蒸氣浴等高溫場所。

可正常洗臉、上妝,但需避免可能造成感染或刺激皮膚之行為。如:去角質、含酸性或酒精、香料 等刺激性保養品。

術後一週內禁止過度曝曬,每隔3~4小時應補充一次SPF30以上之防曬產品,加強抵禦紫外線。

術後兩週內不宜使用去角質產品,避免使用含酸性或酒精、香料等刺激性產品。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色素細胞在正常皮膚上都有,它平均分散在身體各處。黑色素細胞的功能是製造黑色素,表皮細胞本身不會製造黑色素,可能每2030個表皮細胞就有一個黑色素細胞,會製造黑色素,傳送到附近的表皮細胞。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痣。痣的多寡和大小與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有關

痣是痣細胞的聚集,一團一團的聚在一起,可能長在身體的所有部位,後天痣比先天痣多,且幾乎每個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其實黑痣可以說是東方人最常見的色素病兆,尤其長在臉上,不僅是美觀問題,還牽涉到面相學。大部分的人在出生時,身上並沒有黑色細胞痣的存在,隨著年齡的增加,會逐漸開始出現。首先出現結合痣,再變成複合痣、皮內痣,以至消失。

除 痣 雷 射 原 理

汽化性雷射(二氧化碳雷射、鉺雅鉻雷射)除痣的基本原理是:汽化雷射的光束,能被細胞內的水分所吸收,而皮膚內吸收能量的水分被瞬間蒸發破壞後,有類似燒灼的方式,可以將黑色素汽化,達到除痣的目的;而色素性雷射(紅寶石雷射、銣雅鉻雷射…)則是直接破壞痣細胞的黑色素,深度可達真皮層和基底層。\

 

  痣依照生長在皮膚組織層面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扁平、顏色較淺的 接合痣

痣細胞分佈在皮膚組織中的表皮層與真皮層接合處,色澤上分佈均勻,以棕色、深棕色、黑色為主,觸感平坦或略凸起,與周圍正常肌膚顏色界限清楚。

治療方式:痣色素細胞在皮膚表皮層與真皮層交接處,雷射容易去除。  

2.較大、較深部之真皮痣或複合痣:

痣細胞的分佈位置則除了表皮層與真皮層的接合處之外,還深入到真皮層的部份,外表顏色呈現比接合痣還要深沉的暗褐色,觸感上略為突起,或呈現圓凸形。顏色上以膚色、棕色居多。

治療方式:痣色素細胞分佈較深層,會深入真皮層,需較多次療程。

3.有惡性變化可能的黑痣真皮痣:

真皮痣的痣細胞分佈層面最深,完全深入於真皮層裡面,因為位在真皮層的痣細胞不斷往皮膚表層推擠增生,所以,真皮痣的外表呈明顯的突起丘狀、豆粒狀、垂懸狀,有時痣上還會長出毛髮,外觀顏色以膚色、粉紅色、棕色、黑色。

治療方式:痣色素細胞分佈最深層,深入真皮層,較適合開刀手術去除

 雷射點痣術後術後保養

1.治療後當天請暫停洗臉,隔天洗臉請使用溫和的洗面乳避免抗痘,控油,美白等成份,且洗臉時勿用力搓揉,並避免使用精油類或植物性成份的產品,以避免皮膚過乾,刺激,發紅,色素沉澱等現象。

2. 治療後5~7天應須塗抹消炎藥膏約每天1~2次,並避免碰水。局部有出血或流組織液屬於正常現象,請直接於傷口上加壓5分鐘即可止血,約3天後此現象即可消失。亦可透過人工貼皮加強皮膚修護。

3.少數術後的紅腫大約會持續一週內,結痂大約3-4天會開始脫落,請勿在非自然的情況下將痂皮強制剝離,以免對皮膚造成傷害。

4.傷口癒合後ㄧ週覆診,癒合傷口處會呈現粉紅色,要特別注意防曬措施。

5.如有使用人工貼皮,範圍如有2/3變白請於洗臉後再把人工皮撕掉,如果有血漬或流組織液請用棉花棒以滾動的方式清潔,清潔後貼上人工皮再擦保養品。

6.術後需加強保濕與防曬,若肌膚較乾燥,可擦乳霜狀保養品保濕效果較好。請勿暴露陽光或燈光長期直射臉部,防曬乳可使用係數30以上較佳。

7.若有上妝卸妝請使用卸妝乳輕輕按摩全臉後再用清水沖洗,請務勿使用面紙或卸妝棉擦拭,以免拉扯皮膚或讓痂皮太早脫落。

 

 

 

 

 

 

文章標籤

江文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